2015年6月26日星期五

大排檔全攻略(二)- 買水?

在新加坡的大排檔買東西吃其實比買飲品容易,因為每個攤檔只會賣幾種食品,很多時候都會有編號,就算不懂怎樣叫,還是可以講編號或者「手指指」。但是,一到了叫飲品時,看到那個似英文非英文的餐牌,就會腎上腺素急升,不知所措。



我想這些飲品的叫法應該只有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才有。首先,「叫飲品」這叫法已經大有不同。一群同事一齊去大排檔,通常會有一個同事負責買飲品,本地人會問你:「要不要買水?」一開始我真的聽不懂,如果要喝水的話,回公司就有了,為什麼要在大排檔買呢?於是乎我就回答:「不用了,我去買凍奶茶!」本地同事聽完更加一頭霧水!原來,他們的「買水」,就是買飲品的意思,並不是只有買清水!雖然明白了他們的意思,但到現在我還是有點不習慣問人家要不要買水,因為在香港人的認知中,「買水」這個詞語是只會在大吉利是的時候才會用於 「擔花買水」上,平時根本不會用! 啋啋啋!

再來,就是各種「水」的叫法(千萬不要問是什麼方言,因為這些叫法都是集福建、廣東、華語、馬拉、英文於一身,連新加坡人自己都未必解釋得到!)。總之,這些叫法無分種族,無分男女老幼。無論你見到的是華人、馬拉人,印度人還是鬼佬,他們都是這樣叫,我覺得比英文更universal!大家絕對要學識!

其實要學並不難,只要知道每個字的意思,就可以自己mix and match! 我先教幾個最熱門的飲品作為base:

1. Kopi  - 咖啡 (但發音是cop-pee,不是copy!)
2. Teh - 奶茶
3. Milo - 美綠
4. Barley - 薏米水
5. Sugar cane - 甘蔗汁
6. Chestnut - 馬蹄水
7. Lime juice - 青檸水

最多變化的其實就是 kopi 和 teh。他們可以配上以下選擇:
A) O - 走奶
B) Kosong (發音為'個桑')- 走糖
C) Si - 用花奶 (因為新加坡一般用煉奶沖咖啡奶茶)
D) Gao - 多奶
E) Bing - 冰
F) Dai - 糖

例句一:你要凍奶茶,你會叫 teh bing
例句二:你要熱咖啡走糖,你會叫 kopi Kosong
例句三:你要凍奶茶(花奶)多奶,你會叫 teh si bing gao

大家是否覺得完全清楚了呢?好,我們就來練習一下:

Ex 1. 凍美綠 = _______ ______
Ex 2. 凍奶茶走糖 = ___ ___________ ______
Ex 3. 熱咖啡飛沙走奶 = ____ __ _________
Ex 4. 凍咖啡(花奶)少糖 = ____ __ _____ ____

.
.
.
.
.
.
.
.
好,我們來看看答案:
Ans 1. Milo bing
Ans 2. Teh kosong bing
Ans 3. Kopi o Kosong
Ans 4. Kopi si bing shiu dai

你答對了幾個呢?除了第四個「少糖」之前沒有提過之外,其他都應該很容易吧?其實除了「少糖」之外,還可以叫 shiu shiu dai (即少少糖)!

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叫法例如有:
     Diao Yu (直譯「釣魚」)- 即熱中國茶
     Dak giu (直譯「踢球」)- 即美綠 (名稱來自美綠鐵罐上那個在踢足球的人像)

其他香港流行的飲品叫法就沒有什麼差別,我就不特別解說。但請注意,新加坡不是很流行飲阿華田或好立克,大家就暫時先喝其他吧!

下一集再介紹一些比較本地的飲品!

2015年6月23日星期二

綠色炸彈

Dr Golden今日開信箱時,面色一沉,原來是收到每年最不想收到的稅單(新加坡的稅單信封只是一般的白色,跟信用卡賬單無異 - 一樣是為了搶錢)。在搭乘電梯回家其間,我們的心情就已經很忐忑不安。直到返了屋企,Dr Golden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拆信,務求盡快面對現實。當然,响面對完現實後,又當然是丟到一旁,等坡師奶解決。

一看之下,Dr Golden第一個反應當然是「嘩!為什麼要給這麼多!」至於我就在旁邊偷笑,因為我的收入只有他的一半,但是他要交的稅是我的十倍!雖然是Dr Golden那一份比較多,但因為他的錢就等於我的錢,所以心裡還是有點傷心及帶點憤怒,第一時間想查下在香港的話要交多少,繼而又可以歌頌一番香港有多好(因為坡師奶是一個很偏心的人,無論什麼都會覺得香港比較好)!怎料,一查之下心情跌到谷底。原來在香港,我們要付的薪俸稅還要比新加坡高很多呢!我舉個案例給大家參考一下: 

我們以2014年新加坡個人每月入息中位數SGD3,770 (折合港幣$22,620) 來比較
[假設只可用強積金供款來扣減總收入]

年度總入息 SGD 49,010 (已包括雙糧)
強積金供款 SGD 9,802 (新加坡僱員強積金供款率為20%)
應課稅收入 SGD 49,010 - 9,802= SGD 39,208
所以在新加坡應繳個人薪俸稅為 SGD 523 (以SGD1 = HKD6的兌換率,折合港幣$3,134) 《如大家想更加了解新加坡薪俸稅計法,請參閱 www.iras.gov.sg/irashome/Individuals/Locals/Working-Out-Your-Taxes/Income-Tax-Rates/ 》


如在香港以同一收入計算:
年度總入息 HKD294,060 (已包括雙糧)
強積金供款 HKD14,703 (香港僱員強積金供款率5%)
應課稅收入 HKD 294,060 - 14,703= HKD 279,357
所以在香港應繳個人薪俸稅為 HKD15,090(折合坡元$2,515)

換言之,如果在香港的話,要還的薪俸稅是新加坡的五倍呢!

讀者可能會問,香港強積金供款每月並沒有扣那麼多,所以算起來還是香港人每月收入比較「好洗」。這想法絕對正確,因為新加坡人每月收入被扣起五分一用於強積金供款,真正落袋比香港人少,但不要忘記香港的強積金是純儲蓄,一日未做耆英都未有得取回;而新加坡的強積金則可用來供樓,所以如果你是住組屋,每月根本一毛錢都不用花在供樓上呢!試幻想一下,如果你在香港工作,每月完全不用花錢供樓租屋,是否覺得錢好用多了?

雖然如此,新加坡平日有徵收7%消費稅,加起來每年繳交的消費稅有多少都很難計。所以,以上比較只是給大家一個很簡單的比較。坡師奶不是會計出身的,所以各會計專才對以上計算方法有意見的話,請多多賜教! 

2015年6月19日星期五

「究竟應該講中文還是英文?」

這是我剛來新加坡時常常會納悶的問題。於其他地方這個根本不會是一個問題 - 在香港,雖然官方語言是中英文,但日常生活一定用廣東話;在加拿大,官方語言是英文及法文,只要你不是身在魁北克省(Quebec),講英文一定沒問題。在新加坡,官方語言是馬來語及英文,但日常生活上呢?究竟幾時應該講英文/中文呢?



首先,在新加坡我們會叫中文做「華文」,開口講的不會叫做國語或普通話,我們會叫做「華語」。只要你說話的對象是華人,你都可以直接講華語;除非你遇到的是比較年輕的一群,因為有些家庭不太重視華文,所以他們未必懂華語。所以,如對象是少於三十歲,你就應該先和他講英文,但如果你聽得出他講英文有點吃力的話,那就轉回中文台吧!

如果遇到的是馬拉人(請注意馬拉人並不是指來自馬來西亞的人,他們是真真正正的Muslim, 膚色為咖啡色),不用想你直接講英文就好,亦不用試圖講馬拉話。因為這些馬拉人已在這多元文化的地方生活很久,他們有些更經已會聽和講簡單的華語呢!

其實新加坡都有很多會講廣東話的人。他們不一定來自香港,他們可能是新加坡人但家人是廣東人,又可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他們的廣東話都帶有特別的口音,一聽就可以分辨得出是那一類。

無論是新加坡人還是馬來西亞人,只要他們聽到香港人講的廣東話,他們都會覺得很有親切感,繼而很有興趣聽你講什麼。原因是因為他們非常喜歡看TVB的膠劇,Dr Golden都說他們是「睇TVB大」的。在牛車水(即Chinatown)的話,你就更會常常聽到很多華僑講廣東話。有一次到牛車水一個hawker centre買燒臘,操純正廣東話的老闆問坡師奶以前住香港那一區。老闆聽完坡師奶的答案後,便說:「哦!我仲以為你係尖沙咀Susie!」他這樣的回答,大家可以猜得到他是什麼年代離開香港的吧!

在辦公室,當同事知道你是香港人,那些本地非廣東人的華裔同事往往會要求你和他講廣東話,自稱會聽得明。但以我的經驗,大家都是不要浪費時間了。他們睇TVB多以為自己聽得明,但其實他們都是看字幕看懂而不自知。遇到同事作出這樣的要求,現在我會和他講一句廣東話,如果他要我重覆再講一遍的話,我便會笑笑地回答他:「Nevermind」。

大排檔全攻略(一)

首先要為大排檔做個簡介。香港的大排檔主要是晚上擺街邊的食肆,又或是街市樓上的熟食攤檔。新加坡的就比較像香港街市那種(但不一定與街市同在)。雖然這類大排檔在香港已很少見到,但在新加坡就依然非常受歡迎。他們主要遍佈各大小組屋區及商場,分別只在於有冷氣的食物價格比較高;總之他們就無處不在,「梗有一間喺左近」。無論大人小朋友,大家就算食到汗流浹背,都依然樂於光顧。因為我們住的地區算是新市區,Dr Golden就曾經因為屋企附近沒有大排檔而鬱鬱不歡了很久呢!

本地人不是很喜歡在家煮飯,大多會去大排檔解決早午晚三餐。其實我仍不是很習慣,尤其是中午飯時,本地同事特別喜歡去沒有冷氣的地方,因為選擇多又經濟實惠。一開始時因為不想流汗而只想去有冷氣的餐廳食午飯,除了被同事形容為ice cream外,不怎麼友善的還會在背後說你扮高鬥(Singlish叫做「裝atas」)。所以如果你想好好融入新加坡,大家就要忍耐一下了。

新加坡大排檔大致分為三類:
1. Kopitiam - 位於組屋區內,規模較小的「咖啡店」。雖然名叫咖啡店,但絕對不是只有一間舖頭或只賣奶茶咖啡。這些「咖啡店」通常會由少於10個熟食攤位組成,而整個「咖啡店」的老闆就是裡面賣飲品的檔口,他們就好似業主一樣,承包整個地方,分拆租予其他賣熟食的租戶,而自己就只會負責售賣最賺錢的- 茶水、多士和香煙。


不同「咖啡店」賣的都是相差無幾:
魚蛋麵、雲吞麵、雞飯、板麵、煮炒、肉脞麵、炒福建麵、炒粿條、椰漿飯、燒臘、老火湯、馬拉餐、印度餐及西餐。 (我會在另一個post 詳細解釋各款食物及其叫法)大家只要決定好一兩樣想吃的,隨便去一個「咖啡店」都應該會滿足到你。

2. Food court - 由大集團經營,主要位於各大小商場內。他們和kopitiam的差別就只在於有或無冷氣。這些大集團分別有NTUC foodfare, food republic, Kopitiam及Koufu。Koufu和NTUC food fare 屬於較小規模,但foodfare 為新加坡政府其下集團,食物價錢會較其他便宜。Food republic 香港都有,毋需多講,但在新加坡就普普通通。最大的應算是Kopitiam(此Kopitiam跟咖啡店不一樣,這集團純粹抽水用個名),他們有自己的儲值卡,某些公司還會用其儲值卡作為同事的獎勵,簡直就同星克克的儲值卡無異!雖然Kopitiam每兩年會收取象徵式手續費,但因為用儲值卡付款可享有九折優惠,本地人都不會很介意。


3. Hawker centre - 一定無冷氣,可以在街市樓上或住宅區附近。通常會有數以十計的熟食攤檔,營業時間主要是下午至消夜時段。最廣為旅遊書介紹的有 Newton food centre, Maxwell food centre 等等。對本地人來說,這兩個hawker centers 其實沒有什麼不能不吃的攤檔。我覺得旅行書之所以會介紹只因為他們位於地鐵沿線或靠近旅遊區而已。而坡師奶最愛的就是位於Serangoon garden的chomp chomp 及位於Bedok的 Block 65, 他們都有很多很好吃的攤檔呢!



無論去「咖啡店」/Food court/hawker centre,價錢一般都比餐廳平好多,大概坡紙$5連凍飲(即港紙$30)。而餐廳最低消費$15以上(即港紙$90)一位。所以如果只是食個lunch, 又何必執著呢?

2015年6月17日星期三

前言: 我們的故事

在新加坡生活及工作已有三年多。坡師奶出生於香港,中三之後跟隨家人移民加拿大多倫多,在那個鳥不生蛋的國家度過八年。大學畢業後回流香港工作數載,陰差陽錯下嫁了一個認識14年的網友Dr Golden,從此展開香港人在新加坡的生活。

Dr Golden翻譯過來就是高登醫生,專醫家裡所有IT或娛樂有關的奇難雜症,以「閂埋門以為自己返了香港」為目標來塑造一個五星級的家。Dr Golden雖然是新加坡人,但其實他也是香港出生,土長到十歲先移民到新加坡,大大話話已經定居了廿五年。話雖如此,在新加坡人眼中,只要是有當過兵的,便算是新加坡人了。

有見及越來越多香港人想/已經移民新加坡,來坡三年有四的我一直好想找個機會同大家分享下經歷過的一些文化衝擊。對已經移民新加坡的香港人,希望得到你們的會心微笑;對準備移民新加坡的香港人來說,希望你們會覺得這些文章對你們日後來到新加坡定居時會「幫到手」;而對還在考慮是否要移民新加坡(甚至多倫多)的朋友來說,希望大家可以用作參考,看看移民這兩個國度是否真的適合你。如果你本身就是新加坡人,又kaypoh (直譯就是雞婆,即八卦)我怎樣形容新加坡,又會讀繁體中文,我只可以套用一句你們常常用錯的廣東話來形容你- 好犀利呀!

不知怎的,除了老一輩的香港移民- 即我老爺奶奶這一群 - 比較有凝聚力之外,在新加坡的八十後香港同胞好像很難走在一起,亦沒有以前多倫多的那些香港同學會之類的組織。所以都希望藉著此平台可以認識多些港人,互相交流一下。如果對我寫的人與事有問題或意見,歡迎大家隨時email 我!